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(雲淡風輕) - 紫丁香 - MySinaBlog 2008年12月2日 - 問:唐朝詩人王維有兩句詩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」,千古傳誦。人們常用來自勉或勉勵他人,遇到逆境絕境時,把得失放下,也許會有新的局面產生 ...
《楞嚴經》的耳根圓通法門_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聖嚴法師著 2010年7月22日 - 藉由聖嚴法師翔實的解說,帶你領會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智慧。 聖嚴法師說:「我自己,是修觀音法門的;方式很簡單,僅只是念觀音、拜觀音,心中恆常 ...
佛法修証心要問答集(教理) - 般若文海繁體站 佛法修証心要問答集 (教理) 元音老人著 (一)佛學常識 1.什麼是外道? 2.何為感應道交? 3.何為「不即不離」? 4.什麼叫身內身,身外身? 5.什麼是無念? 6.什麼是無住用心? 7.什麼叫無漏? 8.什麼是無生法忍?
《金剛經‧硬筆鈔經本》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 上市推廣8折 禪宗強調智慧,《金剛經》講的便是般若智慧,所以「無住」並不等於是無知無覺,而是不 執著、無罣礙、自由自在。無住的心不但能夠照常運作,而且它的功能和反應遠比一般心中 有執著、有煩惱的人,還要更清楚、更活潑。
從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看讀經譯經 @ 小行者的部落格 :: 痞客邦 PIXNET ::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是十分之重要的。 金剛經云:「是故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生清淨心,不應住色生心。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 我依原文的字面
新康濟堂--雨花一集 離言實相 離言實相,就是說佛法無定相,常依照眾生之根基而立言,因是佛法亦不著文字,不入思維,總要方便眾生,以眾生之根基為根基,因此佛法便有多門,因人而施,因事而定,又常聽見人家講佛何以不滅絕惡人,今天下太平,無戰無爭呢!
人要怎麼樣才能夠定?《大學》裡的「定靜安慮得」其道理何在?和練氣、練功夫有什麼關連? 問:人要怎麼樣才能夠定?《大學》裡的「定靜安慮得」其道理何在?和練氣、練功夫有什麼關連? 經藝合功 鍾老師:《禮記‧大學》所講的「定靜安慮得」,是孔門的基本鍛鍊法門。其實早在孔子之前,上溯至夏朝、商朝,許多士大夫都有做這樣的 ...
日日日出 - 報佛恩網 日日日出 —菜根譚的智慧( 1) 聖印法師著 前言:一日一則,一期一會 弄權一時,淒涼萬古 抱樸守拙,涉世之道 心事宜明,才華須韞 出污泥而不染,明機巧而不用 良藥苦口,忠言逆耳 和氣致祥,喜神多端
法鼓山禪修中心-禪部落格: 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是什麼意思? - yam天空部落 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是《金剛經》中的句子,禪宗祖師六祖惠能未出家之前,聽到有人誦讀這個句子,當場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,往湖北黃梅見到五祖弘忍,半年後,聽五祖講《金剛經》,一聽到這句話就豁然大悟...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_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: 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,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而冷漠消極,應該提起智慧心、慈悲心、菩提心? 師: 一進農禪寺的門,在照壁上就可見到這句話。